第二和第三節頸椎關節
頸脊椎在功能上可以分為頸脊椎上部和頸脊椎下部
【如圖】。頸脊椎上部是由頸椎第一和第二節所組成,而頸脊椎下部則由第三至第七節頸椎組合而成。在整條脊椎當中,頸脊椎活動的能力、範圍、角度、方向都是最多和最大。
頸部的左右旋轉活動主要是由頸脊椎上部第一和第二節頸椎之間的(c1/c2)關節負責,頸部的前後擺動則由頸脊椎下部第三節至第七節間的頸椎(c3/…/c7)關節負責。至於第二和第三節頸椎之間的(c2/c3)關節,就正正處於頸脊椎上部與下部之間,負擔起旋轉和前後擺動的轉接功作,令頸部活動能夠協調地、順暢地運作。就正因為(c2/c3)關節要承擔起這複雜、繁重和特殊的功能,所以亦很是容易出現功能性關節毛病,又被稱為脊骨錯位(
Subluxation )。
當(c2/c3)關節出現脊骨錯位時,一個典型的患者會察覺到有後枕痛、頸部的胸鎖乳突肌痛楚
( Neck pain )、呼吸吞嚥困難和胸口痛等徵狀
【如圖】。原因是第三條頸脊骨神經除了負責後枕的感覺外,還與胸鎖乳突肌及膈神經有直接聯繫。當第三條頸脊骨神經因為受到脊骨錯位的影響時,神經訊息在神經線中的往來就會受到干擾,能令胸鎖乳突肌的自感器失調及肌肉痙攣。同一道理,當膈神經受到干擾時,亦可以令橫膈膜出現痙攣,胸腔出現痛楚(
Chest pain )現象。
患者亦可能會察覺有頭痛(
Headache )、耳鳴( Tinnitus )、視覺糢糊(
Blurry vision )、頭暈( Dizziness )、肩膊痛(
Shoulder pain )等症狀
【如圖】。情況與第一第二節脊骨錯位的症狀很相似。患者更可能會感覺到手臂麻痺【如圖】、背痛(
Upper back pain )和胸痛( Chest pain )。徵狀和頸脊椎下部脊骨錯位亦十分相像,很容易令治療人員誤把(c2/c3)關節錯位當作其他的頸椎關節錯位來處理。
後天性斜頸、胸腔痛、心絞痛、打嗝、橫膈膜麻痺、暈眩、耳水不平衡、胃痛、消化不良、頭痛、肩週炎 ( Shoulder
peritendinitis )、網球肘( Tennis elbow )、手管道綜合症(
Carpal tunnel syndrome )等病患如果經過治療無效,同時患者又有頸部僵硬或頸痛現象,很可能問題是出於(c2/c3)關節脊骨錯位還沒有得到對應的治療所致。
對不同情況的(c2/c3)關節脊骨錯位,脊醫是有一系列治療方法可以替患者進行治療。
作者︰
梁濟康
香港執業脊醫協會會長
Author info 作者簡介
More information 更多資訊
本文曾刊登於信報財經新聞2002年6月8日星期六醫療寰宇版